低碳綠醫
上海正以磅礴之勢重塑醫療版圖,2023年以來,多個重大醫院建設項目接連封頂開工,超百億元資金注入醫療基建,超萬余張新增床位蓄勢待發。這些地標級醫療綜合體不僅承載著“健康中國”的創新實踐,更將以臨床科研、疑難重癥攻關和區域輻射能力,重新定義長三角乃至全國醫療服務的未來高度。
上海市浦東醫院臨港院區
近日,上海市浦東醫院臨港院區順利封頂,標志著這一總投資約2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建設邁入新階段。
浦東醫院臨港院區選址于泥城鎮先進智造片區,東至馬渺港,南至泥城路,西接秋興路,北鄰彩云路。項目由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代建,中建二局華東公司承建,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門診綜合樓、急診醫技綜合樓、病房樓、發熱門診樓、科教行政樓等核心設施,計劃配備1365個機動車停車位,整體設計以“生命方舟”為理念,強調智慧化與生態融合。
2024年3月27日,浦東醫院臨港院區在臨港新片區泥城鎮正式開工建設。新院區總投資19.8億元、總建筑面積達16.98萬平方米,規劃設置床位700張,預計于今年竣工投用。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航頭院區(暨國家醫學中心)二期項目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龍華醫院)正在建設航頭院區二期工程,未來,該院區將作為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建設的重要載體,進一步聚焦中西醫協同創新綜合治療,病證結合精準防治癌前病變。
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都路99號龍華醫院航頭院區現址內,總投資13.73億元,占地面積3.0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2.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29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新增床位數450張。
二期項目的設計主題是“療愈港灣 ?雙帆競發”,作為中醫國家醫學中心及城市空間形象的重要節點,設計將強化建筑的標志性與統一性,突出城市空間節點的可識別性。
項目預計2028年建成。龍華醫院航頭院區(暨國家醫學中心)二期的建成將持續提升中醫藥區域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創新轉化能力,通過中、西醫聯動互補,建設國際一流的中醫藥腫瘤及相關中醫優勢學科的臨床診療中心,引領國家中醫的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祝橋院區項目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祝橋院區項目處于裝飾裝修、室外總體施工階段,計劃2025年完工。
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祝橋鎮核心區,規劃范圍東至川南奉公路,南至S32高速公路防護綠帶,西至公共通道,北至南亭路,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2萬平方米。
項目按照一次總體規劃建設完成,將建成祝橋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口腔醫學中心,設置總床位數800張、牙椅700臺,另發熱門診設置隔離留觀床位10張、預留40張可拓展床位。院區主要由綜合樓、國家口腔醫學中心、急診急救樓、發熱門診樓、科研教學樓、污水處理機房等建筑單體組成。
該項目以國內最高、亞洲領先、世界一流為標尺,以全面建立優質、高效、健全的口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目標,建設適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的系統化、規模化、協同化、集成化的國家級口腔醫學中心。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浦東新院
截至目前,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浦東新院正處于裝飾裝修和室外總體施工階段,預計2025年6月竣工。
上海長征醫院浦東新院是軍地共建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位于浦東新區曹路鎮,主體建筑包括門診醫技樓(5層)和病房樓(16層),總建筑面積約11.27萬平方米。該院以骨科、神經外科、急救科等優勢學科為核心,一期規劃600張床位(遠期總規模2000張),重點保障駐區部隊及周邊50萬居民醫療需求,同時輻射長三角地區軍民健康服務。
新院采用“與本部同質一體化”管理模式,集成醫工交叉、手術機器人等創新技術,并聯動周邊生物醫藥產業,著力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及軍事衛勤于一體的現代化區域診療中心。項目建成后將顯著優化浦東新區醫療資源配置,助力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
上海市胸科醫院浦東院區心胸疾病臨床醫學中心項目
目前,上海市胸科醫院浦東院區心胸疾病臨床醫學中心項目處于裝飾、幕墻及屋面施工階段,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
項目位于浦東新區唐鎮,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醫院定位立足于服務浦東、服務長三角,建成以胸部腫瘤學和心血管病學臨床診療、臨床研究、轉化醫學、基礎研究為一體的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轉化醫學心和人才培養高地。
項目建設用地約2.55萬平方米,核定床位數600張,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筑高度80米。該項目建筑設計希望創造一個更具適應力的生命體,以應對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同時,回歸醫院本質,醫院期望通過創造健康宜人的環境來鼓勵病患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恢復到良好的生活。設計提出“天空之樹”的概念,建筑猶如大樹一樣充滿生命力,健康宜人的環境也由主干向著枝葉不斷展開。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重性精神疾病臨床診療中心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重性精神疾病臨床診療中心于2023年1月開工建設,計劃于年內基本建成。建成投用后,將進一步強化上海醫療高地輻射引領作用,實現精神疾病防治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健康”的戰略轉型,滿足精神疾病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全面提升精神衛生服務能力。
項目選址位于醫院閔行院區內,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新建面積約7.39萬平方米,新增600張床位,包括重性精神疾病臨床診療中心和能源中心兩幢建筑及相關配套設備,為地下2層,地上A塔樓18層,B塔樓10層,預計2025年完工。
診療中心集門診、住院、康復、教育培訓、臨床研究以及相關配套功能為一體,不僅將極大改善醫療環境和患者體驗,還將有力促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院管理全面提升,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
近日,楊浦區政府與復旦大學合作共建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簽約儀式舉行。
新院區位于新江灣社區N091102單元E1街坊E1-08地塊,南對殷行路城市公共綠化帶,西接江灣城路,北靠城市公共通道及上海興奮劑檢測中心,東鄰沿河綠地。
用地面積44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243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05600平方米,地上設置5層,規劃床位數600張。地下建筑面積66834平方米,地下設置2層。項目總投資25.826億元。
新院區將緊扣“大綜合、強專科”的原則,委托復旦大學開展合作共建,為市東醫院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助力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邁上新臺階。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交通大學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也是衛生部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腫瘤精確放療臨床科研基地,是全國首批五十家骨質疏松癥診療基地之一。醫院從最初的職工醫院到如今的現代化醫院,在醫療技術、服務質量、科研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市東醫院新江灣院區項目預計2027年竣工,屆時市東醫院將形成“一院兩區”協同格局:新江灣院區聚焦高水平診療與科研,市光路老院區保留感染科、重癥監護室等基礎功能,實現“平戰結合”服務全覆蓋。這一布局不僅將緩解上海東北部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更以“名校+三甲”聯動模式,為長三角區域居民提供更高效、精準的醫療服務。
上海瑞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中心
近日,作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配套項目,上海瑞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于2028年6月竣工。這一中心為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而建,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國家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據悉,此前,包括瑞金醫院在內的12家機構被納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項目第二批儲備庫。瑞金醫院作為上海市唯一入選單位,將承擔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上海)的建設工作。瑞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中心選址位于瑞金醫院原門診大樓舊址,這里曾是上海最大門診樓。今后,這里將矗立起一座總建筑面積達7.3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醫學救援綜合體;規劃設置600張醫療床位及配備急救綜合大樓、多模態醫技平臺、智能化轉運系統,空中連廊系統將實現各功能單元的無縫銜接,為立體化救援提供硬件支撐。
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異地遷建項目
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異地遷建項目新建地址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508號,項目總用地面積17694.8平米,總建筑面積87539平米(其中一期42574平方米,地上24800平、地下17774平),分兩期共建設600床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該項目計劃于2026年投入使用。
光華醫院異地遷建項目是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項目,也是長寧區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是優化長寧區衛生資源布局,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的民生工程。在長寧區的“十四五”規劃中,光華醫院將建設成長寧區的東部醫療中心、長寧區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此次結構封頂標志著醫院在建設東部醫療中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南院區)醫療科研綜合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區)醫療科研綜合樓項目位于閔行區浦江鎮浦錦街道,總建筑面積11.1萬平方米,總投資13.22億元。該項目是仁濟南院二期擴建的核心工程,建成后將新增400張核定床位,包括醫療綜合樓(地上11層)和科研綜合樓(地上4層),形成集臨床診療、科研創新及教學培訓于一體的現代化醫療綜合體。設計上融合“經典再現、智慧飛虹、綠色自然”三大理念:提取仁濟西院海派建筑元素塑造經典外觀;通過空中連廊串聯三個地塊,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規劃多層次綠化空間及內庭院,營造公園式就醫環境。建成后將助力打造免疫學、消化、腫瘤等學科群高地,強化醫工交叉創新,并依托新增床位和科研空間提升大浦江區域醫療能級,輻射長三角地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二期)新建工程
周浦醫院二期新建工程項目位于浦東新區周浦鎮D1-05地塊(周浦醫院一期院區北側),東至周園路、南至醫藥港、西至小瀝港、北至周祝公路,建設用地面積為12963.1平方米。
項目按照400張床位設置,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急診住院綜合樓(主要包括急診、住院、醫技、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地下車庫及人防等功能)、垃圾房、污水處理站、一二期連廊、橋梁等。
新建總建筑面積為66527.6 平方米,其中地上14層,地下3層。二期場地居中布置急診住院綜合樓,與一期住院樓隔醫藥港相望,通過空中連廊在2、3層相連,地面新建2座橋梁連接。項目新增機動車位616個,容積率2.5,綠化率35%。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浦江院區二期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浦江院區二期項目大底板澆筑于近日圓滿完成,標志著項目正式邁入結構建設階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閔行區江月路2600號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浦江院區院內,總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醫療綜合樓(門診、醫技、科研、病房等)、污水處理房兩個單體。二期建筑形態為裙房結合塔樓形式的綜合樓,南北向布置,建筑高度49.8米。
建成后,將與浦江院區一期形成產學研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中心,進一步提高上海市的整體醫療水平,完善上海市醫療服務的布局,提高上海市醫療保健服務的質量,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本市及全國居民的健康水平,為上海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醫療衛生基礎。
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綜合樓新建工程
據了解,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綜合樓新建工程是楊浦區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5.75億,預計總工期5年,2026年底竣工。
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3.1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包括門診、醫技、住院、康復中心和地下停車等功能。設置床位400張,地上20層,地下3層。
新建綜合樓地處楊浦濱江風貌區。大樓整體設計立足于片區整體規劃,旨在打造一個簡約、挺拔的現代地標建筑。立面材料則采用暖白色的花崗巖石材,延續醫院典雅、莊重的氛圍。
上海市普陀區中醫醫院改擴建項目
近期,普陀區中醫醫院改擴建工程正式取得了土地劃撥批準文件,未來將在醫院原址基礎上擴大超1000平方米的用地面積,進一步滿足區域居民對高品質醫療資源的需求。
結合項目實際,區規劃資源局大膽嘗試,決定“螺螄殼里做道場”,選用零星更新模式因地制宜來實施更新方案。最終敲定保留醫院原址并適度擴大醫院范圍,更新后醫院用地面積將由約4596平方米拓展至約5628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創新性地將相臨1042平方米公共綠地一并納入更新方案,將該公共綠地地下空間打開,實現“地上+地下”統一設計、結合建設,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優化公益性功能布局。
該項目靈活使用上海市城市更新政策指引下的政策工具箱,將零星地、邊角地納入更新范圍,同時實現地上地下聯動開發,節約了土地資源、優化了空間布局,更完成了醫療與公共綠地的有機結合。
未來,成功蛻變后的區中醫醫院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滿足居民對高品質醫療資源的需求,持續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院區二期擴建工程項目
前不久,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院區二期擴建工程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項目位于原院區內部,松江區新松江路650號。新建總建筑面積約15.8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約9.61萬平方米,地下約6.27萬平方米(包含與松江區共建共享地下停車庫面積2.6萬平方米),設置床位600張。
據悉,該項目在醫院一期原有建筑基礎上作延展設計,與一期建筑物統籌規劃,在保留地上建筑基礎上,建造住院樓,門診醫技樓,科研綜合樓、發熱門診、地下車庫等。同時,新建連廊,連接新建住院樓和一期手術中心、新建門診醫技樓和一期門診醫技樓,實現樓宇建筑群的整體功能互補。
項目建成后,將直接對接松江新城和上海西南地區的醫療需求,著力推進以臨床創新為中心的優勢學科群建設,重點打造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泌尿臨床中心、血液干細胞移植中心、上海市急性創傷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等重點學科。
來源:各醫院官網、上海普陀、上海松江等,醫匠仁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