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到2027年,90%以上的縣建成一所三級醫院

 行業新聞    |      2024-12-10
來源:安徽商報
到2027年,90%以上的縣建成一所三級醫院;縣域就診率、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占比分別達到90%、65%以上。日前,安徽省衛生健康委等《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質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根據意見要求,到2027年,實現牽頭醫院綜合能力、縣域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有序就醫格局、醫保基金使用效能、縣域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的“五個提升”定量定性目標。


已實現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覆蓋


2015年,安徽省在全國首創縣域醫共體,2019年,創新提出“兩包三單六貫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路徑,2023年,聚焦“五提升六強化”目標任務,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質升級,構建“縣域內協同服務、縣域外預約轉診”有序就醫格局。


據介紹,目前,全省共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125個,實現59個縣(市)全覆蓋,服務人口3757.8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4%,縣域內住院人次占比近80%、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0%。2020、2021年度,我省連續兩年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監測評價中位列全國第2,2022年度位列全國第1。


重點慢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80%以上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7年,全省縣域醫共體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基本成熟,達到布局合理、人財物統一管理、權責清晰、運行高效、分工協作、服務連續、信息共享等要求。


屆時將實現“五個提升”,即牽頭醫院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部達到二級甲等以上,90%以上的縣(包括縣級市,下同)建成一所三級醫院;縣域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縣域就診率、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占比分別達到90%、65%以上;有序就醫格局進一步提升,縣域內住院人次占比達到85%以上,跨省就醫逐步減少。


醫保基金使用效能進一步提升,縣域內基金支出比例、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基金占比逐步提升;縣域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醫防融合、醫養結合、中西醫結合持續深化,重點慢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80%以上,居民健康素養逐步提升,住院率穩中有降。


推進門診慢性病患者報銷下沉村衛生室


借鑒推廣省內外典型做法和有益經驗,我省健全管理體制,推廣金寨等地做法,推動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建設,強化利益共享,完善包干機制。


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對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在醫共體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指標下,推進建立慢性病醫保基金按人頭付費機制。《實施意見》要求合理確定慢病病種,根據慢病患者門診和住院費用支出情況測算,合理確定按人頭付費標準。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縣域醫共體人頭總額預算,2025年全部落實到位。縣域醫共體總額預算結余資金作為醫共體業務收入,在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牽頭醫院原則上不超過60%。


我省將推進門診慢性病患者取藥、報銷下沉村衛生室。支持村衛生室開展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統籌、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等醫藥服務,按規定及時結算醫保費用。


建“五大中心”打造農村30分鐘急救圈


我省將優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布局。人口較多或面積較大的縣原則上組建2—3個縣域醫共體,人口較少的縣可實行總院管理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加入縣域醫共體。


為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我省將強化縣域龍頭、城鄉紐帶功能,90%以上的縣建成一所三級醫院。依托縣級醫院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針對縣域主要外轉病種和急診急救,建強做優2—3個臨床重點專科。


還將提升縣級醫院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水平,打造農村30分鐘急救圈。


《實施意見》要求加強醫療保障政策協同,合理拉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支付比例,對在縣域醫共體內連續治療、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對外轉率高、縣域內能治療的病種,推行省內異地就醫基本醫保“同病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