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斯旻 責編:楊志
到2025年底,努力實現全國50%三級公立醫院具備和應用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力爭到2027年底,實現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全國二級公立醫院覆蓋率明顯提升。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文明確2024-2025年度前述工作的五大重點任務,與過往年份相比,今年工作更強調以信息化為抓手,并提出了明確的規劃要求。
近年來,公立醫院收不抵支、債務高企、拖欠薪酬、能耗支出大等問題時有發生。為此,國家衛健委自2020年起啟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工作,引導公立醫院合理控制負債率,提升整體運營效益。
7月2日,國家衛健委財務司發布《關于2024—2025年持續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提出,持續加強以業財融合為核心的運營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內部流程管理精細化、規范化和信息化。
該通知也是對深化醫改年度工作的進一步落實。根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今年將重點推進以業財融合為重點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加強公立醫院債務風險管控,指導推動各地有序分類化解公立醫院長期債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年鑒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政府辦醫院負債總額已增至19150.6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45.10%,直逼負債率50%的警戒線。
如何強化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能力?通知將“大力推進公立醫療機構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列為首項重點任務。
根據通知提出的階段性目標: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預算管理醫院要率先完成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建設,其他醫院要加快實施、有力推進。到2025年底,努力實現全國50%三級公立醫院具備和應用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力爭到2027年底,實現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全國二級公立醫院覆蓋率明顯提升。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用精細化管理取代粗放式管理,而要想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必須信息先行。醫院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一方面可以“實時診斷”當前公立醫院在成本核算、醫療服務等多個維度復合指標中存在哪些短板和風險點;另一方面可以由此擴展數據分析能力,搭建起數據驅動的整合型管理決策體系。
通知稱,“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應參考《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內部各類信息系統互通互聯、各類數據共享共用。
《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于2022年發布。按照該指引要求,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分為醫教研防業務活動、綜合管理、財務、資產、人力、事項、運營管理決策、數據基礎、基礎管理與集成9 大類業務,對45級 163 個功能點進行功能設計。針對指引內容,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信息技術處處長徐向東曾在一場公開論壇上表示,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覆蓋面很廣,是業務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集合體、統一體和共同體,要避免將其狹隘理解為單獨的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內控管理。
徐向東分析認為,談及公立醫院,大家都關注其“公益性”,強調經濟運營管理,好像不太名正言順,進而導致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發展“重業務,輕運營”。但事實上,業務和運營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目前,大三甲醫院和大型集團化醫院運營管理和數字化整合能力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一些二級醫院覆蓋情況還不夠全面。此外,更應該予以關注的是主體是二級及以下公立醫院和縣域醫共體。”
金春林也提到,不同地區、不同公立醫院間財力不同,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也存在差異,因此,“以信息化手段為工具,提升運營管理能力”應該分類分級實施。尤其是對于相對低級別的醫院,應該避免信息化改造與醫院整體業務能力提升目標相脫節的現象。建議由醫院主要負責人統籌,總會計師協助,專業人才搭建,全院參與。
根據去年4月國家衛健委醫政司發布的“2021年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2021年度二級公立醫院整體能力雖穩步增強,但部分二級公立醫院仍存在內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況,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其中,在信息化支撐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等級為0級,未形成電子病歷系統,醫院運行相關工作基本處于手工記錄階段。在能耗支出方面,2021年全國二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為126.89元,較2020年有所上升,且明顯高于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90.53元),部分二級公立醫院的萬元能耗占比多年來一直位于相對較高的水平,注重成本控制推進節約型醫院建設的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在運營管理方面,在二級公立醫院總體運行平穩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醫院出現了虧損情況。
今年2月發布的“2022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顯示,在管理能力方面,部分醫院具體工作人員存在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如有醫院會計核算基礎薄弱、財務核算不準確。從全國層面看,設置總會計師的三級公立醫院占比仍不足80.0%,與“全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該通報顯示,下一步,要“引導三級公立醫院持續優化醫院內部管理和服務流程,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運行效率”。
此次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公立醫院“優化內部管理”的工作重點。通知提出,公立醫院要聚焦內部能夠獲取資源流入或資源消耗的醫教研防產等各類業務活動,以及內部職能科室的各類業務活動,以具體管理“事項”為單元,以遵規守紀和尊重行業規律為前提,以質量提高和效益提升為目標,以節能降耗和增收節支為核心,以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和風險防控為重點,以全鏈條管理監督和職能職責無縫銜接為根本,梳理優化相關業務活動的管理流程,并逐步將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內嵌到相應的信息系統,積極推進內部各類業務流程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
按照年度推進計劃: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預算管理醫院優化不少于5個業務流程;省級三級公立醫院和二級公立醫院優化不少于2個業務流程。
“注重以點帶面,在總結經驗后逐步擴大優化范圍,有效提升醫院整體運營效益。”通知稱。
為著力防范化解公立醫療機構經濟運行風險,在優化內部管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外部監管也將加強。根據通知,各地要密切關注收不抵支、長期債務、拖欠薪酬等重點風險,加強監測預警、風險管控,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分類施策化解風險,切實保障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經濟運行安全和可持續發展。